什么是供應鏈數據孤島?在介紹概念之前先給大家講幾個常見的場景。張三在和客戶核對訂單出貨的數據,由于訂單被拆分得很零散,張三花了很多時間精力,還是沒能對清楚賬,因為他和客戶使用各自的信息系統在管理訂單。
總經理想要知道到年底的銷售預測,讓張三去做個分析,但他發(fā)現很難找到相關業(yè)務的數據。張三好不容易要到了數據,他發(fā)現信息是不完整的,而且有些商品價格已經調整過了,不是最新的數據。張三想要讓IT部門解決數據獲取的問題,但是被告知需要投資一個新的系統,而IT并沒有這塊的預算。
數據孤島是供應鏈中碎片化存儲數據的情況,它嚴重影響著供需平衡和整體效率。我們在某寶上購物時,可以體驗到無縫的數據傳輸,一個鏈接就可以找到商品,完成付款。但很可惜,在企業(yè)供應鏈運營中會遇到許多孤島Silo,我為大家總結出了以下這些常見的問題。
一、計劃
供應鏈最重要的活動就是計劃,特別是上下游之間的協同計劃??蛻艚o供應商下訂單采購商品,后者根據交貨期準備生產。我們常說“計劃沒有變化快”,當客戶的計劃發(fā)生變動時,需要通知上游進行調整。許多情況下我們還在依靠人工操作,因為系統是老舊的Legacy system,并不支持自動調整。
上下游之間的數據不會自動更新同步,幾乎沒有協同。雖然共享網絡的概念流行許久,但真正把理念落地的企業(yè)只是少數,大多數情況下,客戶和供應商都是在各自獨立的網絡里運行系統。不僅是在企業(yè)之間,在內部也存在類似情況,銷售和運營計劃需要把信息同步,但是數據往往存儲在銷售、采購、制造和財務各自的數據庫里。S&OP專員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來收集整理數據,所以產銷協同會議的召開頻率是每月一次。
二、采購
公司都有一份供應商的名單目錄,我們很清楚是向誰購買原料和服務的。但是我們的供應商是向誰采購的?我們只知道一級供應商的信息,然而供應商的上游還有供應商,乃至于N級的供應商。或許我們知道一些信息,比如供應商是向哪家企業(yè)買原料的,但很難掌握全部的供應網絡,大多數公司對其一級供應商以外的情況了解不多。
出于保護商業(yè)機密的目的,供應商也不愿意主動分享,擔心客戶跳過他去接觸供貨源頭。當供應危機發(fā)生時,原料的流動就很容易被破壞,而客戶往往會措手不及,來不及尋找替代的材料或貨源??蛻粝肓私夤痰漠a能,用來分析后者是否有足夠能力支持業(yè)務發(fā)展,會不會掉鏈子。這些信息不容易被獲取,供應商可能自己都沒整明白到底有多少產能。
有多少臺設備,并不等于每月能夠生產出多少產品。由于各種產品的生產節(jié)拍有差異,有些小零件一天可以做成千上萬件,而有些大零件只能做出幾百件,設備數量和產出量未必是線性關系,管理水平較弱的工廠就很難給出確切的產能數據。另外一個不確定性是人員,由于疫情關系,工人可能無法按計劃到崗,每天人員數量都是變動的,缺少人手就會損失產能。如果數據都是手工統計,肯定存在滯后性或是缺乏數據。
供應商零部件開發(fā)進度一般是在另一個數據庫創(chuàng)建和維護,不與ERP系統對接。采購每次都要在不同系統之間切換,查詢信息,然后才能制定采購訂單。供應商信息存儲在公司的多個數據庫里,許多信息溝通不暢,形成數據孤島。由此帶來的可視性、風險和支出管理的挑戰(zhàn)削弱了供應鏈的復原能力。
三、制造
許多國內的工廠沒有制造系統,生產排產和產量統計工作全部依賴于車間計劃員人工操作,整套系統處于“與世隔絕”的狀態(tài)。生產完成進度只有在當天結束后才能知道,如果不去車間現場查看,我們無從得知生產的具體情況,幾乎沒有可視性。當客戶催促訂單交付數量時,銷售看不到生產狀況,不敢貿然回復客戶,需要花費大量時間,反復地和生產確認。
即便如此,車間最終完成的數量也可能與之前的承諾對不上,不是多了就是少了。由于經常無法兌現承諾產出量,客戶對工廠失去了信心和耐心,訂單轉移給其他工廠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。包裝是一個容易忽視的盲區(qū),因為它太不起眼了。包裝管理對交付很重要,每種商品都有特定規(guī)格的包裝,任何包裝錯誤或數量不足都會導致交付短缺、商品損壞和加急運輸,最終降低供應鏈整體表現。
包裝數據主要有兩大類,第一種是組成商品BOM中需要的包裝材料,比如彩色外殼、紙板和填充物等。第二種是包裝數量信息,每個箱子里裝了幾袋商品、每個托盤可以擺放多少個紙箱。如果這些數據記錄在電子表格里,意味著我們很難在數據庫中查到信息,只能每次打開各個包裝文件才能拿到數據。
倉儲系統通常是獨立的,它是制造活動中最后的環(huán)節(jié),把已經完成包裝的商品入庫,等待客戶的發(fā)貨指令。倉儲是銜接交付的重要部分,它提供可用庫存數量的信息。許多公司沒有倉庫管理系統,即便是有系統,也可能無法與其他系統對接,需要手工完成數據傳輸。
四、交付
這里的交付更多談論的是運輸。在某一種運輸方式中,我們比較容易查詢到貨物的實時位置和狀態(tài),比如卡車運輸可以根據出庫記錄和車輛定位查找。在多式聯運中就沒有那么方便了。在國際運輸中,一般使用海運、鐵路和卡車的聯合運輸,由于承運人是獨立運作的實體,貨運代理可以調用到部分信息,但拿不到整個運輸過程中的全部情況。
多式聯運貨物的流動不是線性的,它依賴于排定班次的海運和鐵路,以及更加靈活的卡車運輸。船運和鐵路公司擁有很大的控制權,他們可以決定是否將貨柜裝上某艘船或某班火車,被甩柜的貨主對此是無可奈何的。由于極高的行業(yè)壁壘和壟斷性,絕大多數的貨主無法和船運、鐵路公司進行博弈,信息完全是不透明的,這就造成了計劃的黑洞。
我們從貨運代理的網站上有時會看到完全相反的信息,明明集裝箱船還沒有離港,但網站上顯示它即將到達目的地港??者\、海運、鐵路和公路運輸銜接的過程,很有可能出現交接的縫隙,貨物被扔在了某個角落,沒有人知道它的位置。運輸能力是另一個孤島,在訂艙困難的階段里,什么時候能夠搶到艙位,這都是未知的,貨運代理需要不斷地刷新船公司網站,檢查艙位確認的情況。
這種做法延續(xù)到了現在,這不是技術上的問題,而是傳統的商業(yè)模式在阻擾信息的透明度。供應鏈上有很多信息在交換,包括ERP系統、承運人和3PL系統、提單、報關單,但它們都存在于不同的系統中。統一這些數據是實現真正的供應鏈可視性的關鍵,然后我們才能對貨物位置和狀況進行端到端的跟蹤,最終幫助我們縮短停留等待時間、改善及時到貨。
供應鏈數據孤島存在于計劃、采購、制造和交付之間。這主要是由于缺乏數據透明度和整合能力,而資源不足和業(yè)務流程不明確又加劇了這種情況。一個能夠提供單一數據源并整合業(yè)務流程的數字供應鏈平臺是打破孤島,實現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關鍵。
文章以及圖片來源:弘毅供應鏈 ,作者: 卓弘毅
編輯:云朵匠 | 數商云(微信公眾號名稱:“數商云”)
【數商云www.zhimaihui.cn】專注為企業(yè)提供供應鏈系統搭建服務,長期為大中型企業(yè)打造數據化、商業(yè)化、智能化的b2b電子商務平臺服務解決方案,為傳統企業(yè)搭建一站式供應鏈系統服務平臺閉環(huán)體系,實現供應商系統服務平臺數據互通、全鏈融合,綜合提升平臺運營效率與平臺收益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