庫存管理是一種平衡的藝術。我們需要在庫存成本和客戶交付率之間取得平衡。假設我是一家火鍋餐廳的老板,需要購買一個牌子的火鍋底料,可是這個品牌斷貨了,為了維持餐廳運營,我只能臨時換另一個牌子的底料。對于原先的火鍋底料品牌公司來說,這就是一筆銷售損失。如果這種情況連續(xù)發(fā)生了好幾次,我就會考慮永久性地更換底料供應商。及時交付是留住老客戶,拓展新業(yè)務的關鍵。
想要達成很高的訂單交付率,公司就需要儲備大量的成品和原料庫存,為之付出的代價就是高昂的庫存成本。然而,所有公司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持有足夠的庫存,以減少缺貨成本和銷售損失,因此我們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。在此之前,我們想要搞清楚庫存成本到底有哪些。
總持有成本
庫存成本不僅有存貨的價值,還有其他的費用,而這些成本全部加起來后就是所謂的總持有成本(Total Cost Ownership),如下圖。
1、采購成本
1)商品的成本
首先,采購成本是為了獲取商品而付出的成本,它的計算公式是:
采購成本 = 購買數量 × 商品單價
2)訂貨成本
買東西也有成本,比如我們在逛某寶和某東的時候,付出的就是時間成本。在企業(yè)采購管理系統(tǒng)里,外購件訂貨成本就是采購員的時間成本,他們要計算采購量,下訂單,跟蹤到貨。訂單的票數越多,訂貨成本也就越高,因為需要的人工時間增加了。一張訂單上采購數量的多少對訂貨成本沒影響,1百件是做一張訂單,1萬件也是做一張訂單。對我們會產生影響的是訂貨的頻次。減少采購的頻次可以降低訂貨成本,但是這樣做會增加每次的訂貨量,后果是庫存持有成本上升。
這就像是去超市買零食,商家用促銷活動鼓勵我們多買一些,一旦沒控制住自己的手,就會多買許多東西??瓷先ナ谦@得了一些折扣優(yōu)惠,但是買回家后很久都吃不完,放的時間久了,食品還可能會過期。如果是自制件,主要的成本是生產準備方面的,比如機器要始終保持在一定的溫度,模具換型,清洗設備這些都是自制件的訂貨成本。
2、物流成本
物流成本包括了:
1)運輸成本,將原料運進工廠,將成品運到分銷中心和客戶。
2)將庫存運進、運出倉庫相關的所有搬運操作費用。到岸成本就是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的總和。產品是自制還是外購,對于到岸成本的計算方式是不一樣的。
外購件:到岸價格是為了獲得原料而付出的全部直接成本,包括了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。
自制件:就是自己家生產的,成本包括了:
直接人工Direct labor — 工人師傅們的工資和獎金
直接材料Direct material — 原材料
間接制造費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 — 給生產配套的各項費用,包括了辦公室人員的工資。
這三項費用加在一起就是銷貨成本Cost of Goods Sold(COGS)。在財務的損益表(也叫利潤表)中,企業(yè)毛利等于銷售收入減去COGS,它的公式是:
毛利 = 銷售收入 - COGS
從這個公式中看出,企業(yè)想要獲得更多毛利,只有兩種方式,第一種是增加銷售額,第二種是減少COGS。
先看這一種方法,增加銷售收入。在一個增量市場上,這種方法可能比較容易。比如在2008年左右,中國汽車市場迎來了井噴式發(fā)展。老百姓的荷包鼓起來了,對于出行有了更高的需求,私家車市場形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。在當時,大大小小的汽車制造商們的日子都很好過,產品基本不愁賣,正是應了那句話 “站在風口上,豬都能飛起來。”隨著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,新車銷售增長趨緩,在2017年基本到達了一個拐點,再想增加銷售量就難了。
到了這個階段,制造商就開始在降低COGS上動腦筋,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詞 “降本” 。所以降本主要是降低COGS,也就是直接材料、直接人工和間接制造費用。直接材料可以用國產件替代進口件,一方面降低了成本,同時還提高了國產化率,兩全其美,一箭雙雕。降低直接人工的方法主要是提高工作效率,在單位時間內增加有效產出量。說得直白一些,就是讓員工干更多的活。
舉個例子,一名工人原本操作一臺設備,機器在運轉時,工人會有一些空閑時間,他雖然沒有其他任務,但也不能擅離崗位,此時他看上去有點“無所事事”。為了讓工人不閑著,于是就安排工人同時操作兩臺機器,一臺在運行的時候,工人給另一臺上料,或是做些其他的增值活動??偠灾遣蛔尮と碎e下來。于是產出量增加了,效率就提上去了,單件產品的人工成本,也就是直接人工就降下來了。在一個存量市場中,想要增加銷售額是很難的,有時要通過市場營銷推廣、打折促銷才能完成,這樣做會拉低毛利。相比之下,降低COGS更容易一些,見效更快,而且副作用較小。降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更是其中的關鍵,這里也是精益生產理論的用武之地。
3、持有成本
庫存持有成本是一種變動成本,庫存越多,持有成本也就越高。成本里面主要包括以下這些費用,在計算的時候取用持有成本占庫存成本的百分比。在不同的行業(yè)之間,這個百分比有一些差異。采購、物流和持有成本的總和就是庫存的總持有成本。
隱形成本
除了傳統(tǒng)的庫存成本外,我們還必須考慮庫存的隱性成本。
1、欠貨成本
不能及時交貨也是有成本的。有些是顯性的,看得到的。為了緊急補貨,使用了超出預算的運輸方式,比如專車和空運,這些超額運輸費用比較容易計算出來。還有些是隱形的,很難量化的成本,比如供貨延遲了,客戶不滿意交貨情況,從而轉向其他的商家進貨,這種損失是很難量化的。
2、過時的成本
消費電子行業(yè)需要特別關注這一類成本。手機新機型和新產品的發(fā)布是很頻繁的,基本是半年一次。上一代的產品和配件可能在一夜之間價格大跌。電子產品制造商持有大量庫存,就會有很高的財務風險。持有大量的零部件庫存也會降低我們的利潤。
3、質量成本
最后的隱藏成本是質量成本。庫存可能因客戶退貨,產品在工廠里返工,或是報廢而無法使用。管理庫存就是要適當地平衡缺貨成本與所有其他庫存成本和風險。公司里的各個部門都會影響庫存的成本。例如,采購部影響著商品成本和訂購成本,物流部影響著運輸和倉儲成本。如何才能減少庫存總持有成本?是公司里每個員工都應該思考的問題。
文章來源:弘毅供應鏈;作者:卓弘毅
編輯:云朵匠 | 數商云(微信ID:shushangyun_com)
【數商云www.zhimaihui.cn】致力于提供企業(yè)級的電商平臺服務,長期為大中型企業(yè)打造數據化、商業(yè)化、智能化的網上商城系統(tǒng)解決方案,同時我們還提供B2B網站系統(tǒng)、B2B2C多用戶商城系統(tǒng)、B2C電子商務系統(tǒng)、跨境進口電商平臺、供應鏈管理系統(tǒng)、SRM供應商管理系統(tǒng)、采購管理系統(tǒng)、渠道管理系統(tǒng)等一系列系統(tǒng)定制開發(fā)服務,通過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新技術協(xié)助企業(yè)打造供應端—渠道端—營銷端—數據端等全鏈數字化運營體系,提升企業(yè)運營效益與智慧數字化商業(yè)轉型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