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多數人認為,SaaS是軟件生意,也有人認為SaaS做的是服務生意。雖然這兩種解釋都有一定的道理,但是它們都不是SaaS生意的本質。
01
本質上,企業(yè)SaaS服務做的是客戶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生意。由SaaS的盈利模式決定,一家SaaS公司的收入與客戶生命周期的長短緊密相關。在ToB領域,客戶生命周期有多重含義。一般意義是指從客戶與你建立關系,到客戶結束服務關系為止這段時間。另一重意思是客戶本身存在的生命周期,即從企業(yè)創(chuàng)立到關閉的整個時間。
最理想情況是,這兩個生命周期的完全重合,即客戶從生到無都使用你的服務。但除了壟斷行業(yè)(電力、供水、通信等),在SaaS所屬的服務行業(yè),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。SaaS公司唯一能做的,是盡力延長其服務的客戶生命周期,在這個時間內才能獲得更多續(xù)費和擴展收入。也只有這樣,SaaS的商業(yè)模式才能成立,創(chuàng)業(yè)才可能成為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。
02
我們知道,在SaaS北極星指標中的一個重要指標LTV,就是衡量客戶的生命周期內的價值,還有LTV/CAC>3的說法。所有這些,都指向了SaaS生意的一個底層邏輯:從整個客戶生命周期內獲利,而不是從其中的某個環(huán)節(jié)(如銷售)。否則,SaaS公司就無法獲得增長,因為SaaS的盈利模式不成立。
理解這個生意邏輯,對于SaaS創(chuàng)業(yè)非常重要。因為SaaS商業(yè)模式,看起來很先進、很有確定性,其實它非常脆弱。只要客戶生命周期提前終結,對這一客戶的投資就變成一項損失,之前所有努力也會前功盡棄。很多從1到N的SaaS公司,實際就面臨這一局面:增長還沒開始,就陷入了瓶頸。從某些IPO的SaaS公司更是可以看到:從合理虧損,到深度虧損,再到持續(xù)虧損,把SaaS搞成虧損的代名詞。
當然,這背后有很多原因,但最主要的原因,是未能有效地擴張客戶生命周期,只是靠向新客戶賣產品維持局面。因為模式不成立,所期望的結果就不會出現。這種情況下,很多SaaS公司試圖通過產品改命。其實產品的優(yōu)化,只是對強化銷售有用,但由于產品本身的生命周期也不會很長,所以對延長整個客戶生命周期的直接作用有限。真正可能改命的是服務。通過優(yōu)化產品提高服務水平,滿足更復雜的客戶業(yè)務要求。因為服務本身并沒有生命周期的限制,所以對延長客戶生命周期起到關鍵作用。
03
那么,SaaS公司該如何擴展客戶生命周期呢?實際上,客戶成功存在的一個重要價值,就在于擴展客戶生命周期,即增加LTV。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:海外SaaS公司的客戶成功副總裁的權力很大,就是因為他們要對每家客戶的生命周期負責。而國內SaaS公司的客戶成功負責人,其責任范圍有限;雖然看起來也做著同樣的工作,但不用對客戶生命周期長短負什么責任。
實際上,對于客戶生命周期,中外客戶成功存在顯著的差異:一個是主動擴展,一個是被動防止萎縮。所謂主動擴展,是基于一種投資邏輯。它衡量的是在客戶成功上的投入,能取得多大的回報。本質上,是把擴展客戶生命周期作為投資的目標。而被動防止萎縮,是基于一種止損的邏輯。因為市場和銷售等原因,產生了較多的低質量、短命的客戶。為了不讓他們在短期內流失,就必須在客戶成功上有所投入。但這種投資很難延長客戶的生命周期。
有效延長客戶生命周期,不但是SaaS公司必備的能力,更是一種規(guī)模化增長的經營理念。它也在很大程度上,決定了SaaS創(chuàng)業(yè)能否成功。至于有多大底氣,取決于有多少長命的客戶。
文章來源:ToBeSaaS ,作者:戴珂
編輯:云朵匠 | 數商云(微信公眾號名稱:“數商云”)
【數商云www.zhimaihui.cn】專注為企業(yè)提供供應鏈系統(tǒng)搭建服務,長期為大中型企業(yè)打造數據化、商業(yè)化、智能化的b2b電子商務平臺服務解決方案,為傳統(tǒng)企業(yè)搭建一站式供應鏈系統(tǒng)服務平臺閉環(huán)體系,實現供應商系統(tǒng)服務平臺數據互通、全鏈融合,綜合提升平臺運營效率與平臺收益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