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應鏈物流是為了順利實現與經濟活動有關的物流,協調運作生產、供應活動、銷售活動和物流活動,進行綜合性管理的戰(zhàn)略機能。供應鏈物流是以物流活動為核心,協調供應領域的生產和進貨計劃、銷售領域的客戶服務和訂貨處理業(yè)務,以及財務領域的庫存控制等活動。
根據協調運作生產、供應活動、銷售活動和物流活動的機能的差異性,可以把生產企業(yè)供應鏈物流歸納成三種模式:批量物流、訂單物流和準時物流。
批量物流的協調基礎是客戶需求的預測,生產企業(yè)的一切經濟活動都是基于對客戶需求預測而產生的。在預測前提下,生產企業(yè)的經濟活動都是批量運營的,批量采購、批量生產和批量銷售,這也必然伴隨著批量物流。
訂單物流的協調基礎是客戶的訂單,生產企業(yè)的經濟活動是基于客戶訂單而產生的。在訂單前提下,生產企業(yè)的經濟活動都是圍繞訂單展開的,根據訂單進行銷售、生產和采購,而物流也是根據客戶訂單產生的經濟活動而形成。訂單物流主要表現為兩種模式,一是以最終消費者的訂單為前提的最終消費者的訂單驅動模式;二是以渠道顧客的訂單為前提的渠道顧客訂單驅動模式。
準時物流是訂單物流的一種特殊形式,是建立在準時制管理理念基礎上的現代物流方式。準時物流能夠達到在精確測定生產線各工藝環(huán)節(jié)效率的前提下,按訂單準確的計劃,消除一切無效作業(yè)與浪費。
一個供應鏈系統一般由供應商、制造商以及分銷商組成,其組織結構模型一般有三種:線狀模型、鏈狀模型和網狀模型。不同的供應鏈結構模型,就有不同的物流系統結構與之相適應。供應鏈物流系統一般由供應物流、生產物流和分銷物流組成。整個供應鏈的物流服務,可以是專業(yè)的第三方物流企業(yè)提供,也可以由供應鏈合作伙伴中某個或某幾個成員企業(yè)的物流部門提供。